找到相关内容1423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死亡的艺术——慧律法师

    用物理学来解释,质能互变,今日我们的身体,有心识作用的存在,心识是无法用六根去攀缘的,心识于生生世世,用不同的形式出现、变化,比如说:海水、云、雨是同质而互变的,雨下入山谷流入海中,经日曝蒸发成云,再...意思告诉我们,一个修行人,当境界显现时,不要受境界的影响,一切的幻象都不要留在心中;必须保持如如不动的定境,心不要被境转。 我们人活著,就是生活在记忆里面的残影,残影的幻化形式,会强烈地产生自我与主观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783377.html
  • 略析《佛性与般若》在牟宗三哲学思想进展中的位置

    分解地说)即铺陈法相,成立概念,以概念、命题和逻辑的形式建立思想系统;非分别说是指将法相、概念予以融通、淘汰,把以概念、逻辑方式建立的思想系统一一予以「开决」,开权显实,由此成立思想系统的方式叫非分别说...

    程恭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1083473.html
  • 使我记忆尤新的声音——关于十方丛林子孙化及僧制问题的讨论

    制度和观念。   V:   正如邓子美《新世纪佛教复兴的组织基础》一文中所说:随着宗法社会的瓦解,适应即将诞生的新社会需要,中国佛教新的组织形式也必将在阵痛中诞生。而具有持久凝聚力的组织制度应能...

    衍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70584193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属于譬喻这一部份。   因此十二分教就是我刚才所说这十二分。它是根据佛陀三藏教典中,说教的体裁,说教的内容,对机的形式等等这样建立的。但是,经藏这么多,我们学佛的人,如何来掌握佛法?通达佛法?掌握、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十三世达赖对“坚塞”的扶植及“坚塞”在施政过程中的作用

    学习,不培养自己的人才,西藏是没有前途的”。[23]达赖返藏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到外国留学。以公派形式到远隔千山万水之外的西洋学习现代文化,这对西藏来说是第一次,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举措。其表现在,刚开始...

    达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484364.html
  • 水陆法会小考

    。(志磐的仪文至今仍以袾宏重订的形式流传着,关于这一点,可从下文得知。)  四、袜宏的水陆仪轨(上)  在时代风潮的影响下,云栖袾宏作为一代佛教大师,他对一般社会民众的教化方式,与从来的佛教不同,有其...

    牧由谛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584366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《起信论》与宋代理学

    注重对本体论的探讨。所以,理学家一方面从形式上否定了“天命论”,另一方面对佛、道采取既否定而又吸收的方法。黄绾曾说“宋儒之学,其入门皆由于禅。濂溪、明道、横渠、象山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284595.html
  • 奉修喜舍行愿 承担社会责任

    孩子们上医疗、意外事故保险及定期进行体检、定期接种各种疫苗等。   弘德家园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,家园不但开办了舞蹈、书法绘画、武术等各种兴趣班,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,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,使...

    常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884621.html
  • 佛法简单好用有够劲

    属于恶道或者不好的习性改掉。“众善奉行”就是把不好的改掉之后,还要做一些对社会、世界有益的善事。但这样还不够,还要“自净其意”,就是在自己的内心做功夫,也就是革心,光做外表形式还不够,要能够做到自净其意...

    陈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884622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作用。   五   其实,滥觞于人的本性的贪婪和无知,如果被各种冠冕堂皇的形式包装后,予以正面宣扬和肯定,人自身本性的好恶,便成为权衡利弊的唯一标杆。人对于艺术的美丑鉴别、科学的真伪辨析、道德的善恶...与婆罗门教的问题,一般可表述为:尊奉吠陀圣典并承认婆罗门祭祀权威的宗教倾向,是婆罗门教,此教的出现,比佛教的时间要早得多。相对的,尽管以婆罗门教为本,但是却多方吸取了民间信仰成分,并在信仰形式上呈现出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